5/8《工商時報 觀念平台》永續的下一頁

2025-05-08
《工商時報 觀念平台》

睽違四年,川普再次入主白宮,這不只是權力輪替,更像是一場對當代世界秩序的壓力測試。上任第一天即簽署行政命令,重啟化石燃料開採、喊停綠能推進與補貼;並揚言退出「不公平」的氣候與經貿協定,他認為綠能轉型、自由貿易長年「讓美國吃虧」,是阻礙「讓美國再次偉大」的元兇。

4月2日,美國宣告進入「經濟緊急狀態」,對進口商品全面加徵關稅,全球供應鏈與資本市場隨之劇烈動盪,這場名為「解放日」的貿易戰,宛如重回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前夕,撕裂前人煞費苦心搭建的多邊合作架構,世界就此陷入一場難以預測的「經濟不確定狀態」。

20世紀史學巨擘約瑟夫.湯因比(Joseph Toynbee)曾說,人類文明的演進始於「挑戰與回應」,當舊典範無法解釋新現實,社會便會陷入混亂與徬徨,唯有回應得當,才有機會開展文明新頁。

最典型的例子像是,19世紀末的工業革命帶來了電力與內燃機,雖然醞釀出大規模失業與帝國競逐,卻也推動昌隆鼎盛的物質文明;二戰後的自由貿易重建了世界秩序,過程中不免埋下南北資源分配不均的結構性矛盾,但也促進科技起飛與創新。每一次轉型都會歷經陣痛,卻無疑奠定下一波進步基石。

那麼,今日的動盪是否正是人類文明前進的關鍵挑戰,是否已進入新舊典範更迭的交界地帶?

細觀現況,極端氣候頻繁襲來、節能減碳已成為生活日常、AI與數據正在重塑產業鏈樣貌,種種跡象顯示新世界已經近在眼前,我們亟需正面迎向挑戰,從根本改造過往的化石能源與製造體系。

但轉型從來不是一蹴可幾。它往往伴隨著保守反撲與政治斷裂,川普便是因此應運而生的時代現象,看似單一政治人物,實為各種還擊力量合流的代表性載體,是一種「舊世界的不甘心放手」。

也因此,當川普(與其所代表的保守勢力)亂石崩雲、驚濤裂岸的同時,我們更需要從新典範中淬煉出讓人嚮往的美好願景。筆者淺見,「永續發展」(Sustainability)正是值得我們努力的新典範,值得轉化為世代共識的核心語彙,它遠遠不只是淨零減排與能源替代,更是一種再平衡、一種超時空責任、一種整合公平與成長的治理邏輯。

在歐洲,永續金融已是主流準則;在亞洲,低碳、綠建築與循環經濟正成為競爭力核心;在台灣,各企業紛紛承諾ESG目標,這早已超脫CSR,而是贏得市場信任與供應鏈存續的必要條件。

永續,不再只是眾多選項之一,而是當代生存的基本解方。

時值歷史翻頁,舊典範雖未完全退場,新典範已然蓄勢待發。能源回歸化石燃料、貿易重回關稅保護、話語權回到單邊主義,無一不是過去百年來人們極力擺脫的沉重枷鎖。

真正的新世界,不會誕生於守舊或強權,而是源自於眾人對於典範轉移的信仰,結合人民、企業與社會的集體覺醒-拒絕倒退、跨頁前行。

邁向永續新典範,不僅需要行動與價值並進,更該積極建構「與自然共存、與彼此共感、與未來共構」的敘事哲學。你、我的責任便是在此刻堅定前行,讓信任與永續成為下一頁歷史的斗大標題。

回到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