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/1《名家觀點 經濟日報》社區一家,企業同行

2025-05-01
《名家觀點 經濟日報》

春寒料峭,日前發生的緬甸大震撼動全球,讓人不由自主想起1999年的921大地震。那一年,筆者所服務的公司同仁,災後立即主動前往受損最為嚴重的中部山區,盡可能支持在地居民;翌年,設立了「信義至善獎助學金」,用以資助有心向學的南投縣信義鄉國中小孩子們,直到現在。

沒有好久,2004年的總統大選撕裂台灣社會,我們又發起「社區一家贊助計畫」,希望由社會的最小單元-社區開始凝聚人心,不分族群、年齡或黨派,由踏出自己家門開始、串連左鄰右舍同心協力,讓家鄉重拾過往的里仁為美、醇厚人情,至今不輟。

20年來,「社區一家」不斷進化,努力朝向「台灣一家」的終極目標邁進,從一開始的企業挹注讓社區自主改變,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;隨後強調共學共好,加速社會翻轉;近期則是往下扎根、呼籲全民投入,打造永續好生活。一路走來累積超過16,000件提案,贊助逾3,500個行動方案,提案地區涵蓋全台368鄉鎮市區。

期間,有感於社區永續發展與在地經濟榮枯密切相關,筆者在2020年底創立「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」,特地延聘國發會前主委陳美伶女士擔任董事長,寄望地方創生可以成為促使社區轉變、創造蓬勃生機的催化劑,進一步推動全台社區的幸福有感昇華。

但我們深知,只憑單一企業的投入還不夠,照看不到所有需要的角落,如果可以匯集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,積極引導台灣民間汨汨如泉的暖流,超越林林總總的紛擾與不安,從人與人、族群與族群、企業與企業、各種利害關係人之間,一次次、一圈圈、一層層擴大信任、積累尊重,為台灣社會帶來穩定前行的堅實力量,誠如美伶姐常說的:「一個人走得快,一群人走得遠」。

時值社區一家正式啟動第三個十年的徵件提案行動,我們希望邀請對成就一個幸福台灣,也有著共同想望與憧憬的企業,聯名創建「『社區一家,企業同行』共好平台」。依照個別企業的需求與專業領域,長期支持其所在城市的社區行動,或社區關注的人、文、地、產、景議題,有效對焦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(SDGs),藉以發揮資源加乘、互利共生的最大綜效。

筆者淺見,這樣的設計應該可以為參與者創造多贏局面。首先是對參與企業來說,社區一家的徵件審查與互學評選機制行之有年,曾獲得2017年「總統文化獎之在地希望獎」,具備一定的社會信任度,能夠提供大量優質社區選項就近認養或協助,以作為投入社會公益或履行社會責任的場域,並有效減少企業與社區間的磨合前置資源耗費。

再從社區角度觀之,若能獲得在地企業長期支持,並提供不同面向的多元資源與合作型態,甚至有機會在過程中出現不同火花,為社區、為所在城市、乃至於整個台灣的永續發展,添柴加火、加薪助燃,創造更多生力軍。

或許更值得期待的是,若能有愈來愈多企業攜手在地社區共學、共生、共創、共榮,從共好平台逐漸茁壯成為一個百花齊放、眾聲喧嘩的永續生態系,在這個世局混沌、變化莫測的關鍵時刻,至少我們還有彼此、相互打氣、並肩同行,持續為世界書寫一段專屬於台灣的永續篇章。

回到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