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/28《遠見華人 菁英論壇》高教海嘯與群我倫理

2024-11-28
《遠見華人》/菁英論壇

高教海嘯不是新聞,生育率崩跌之快更讓人心驚,從來沒有例外的龍年效應,今年居然不升反跌,19月的出生率比去年同期少了快2000名寶寶,專家預估若無意外,今年全年的新生兒人數可能低於13萬人,不到龍年效應高峰期(民國6542萬人)的三成,也可能成為日後台灣出生率的天花板。難怪乎,如何吸引高中畢業生的青睞,逐漸成為各大專院校的經營重心。 

撇開高教數量等由政府決定的結構性因素,雖然出生率目前沒有反轉跡象,但各大專院校依舊使出渾身解數招生,希望有一絲曙光能安度高教海嘯;筆者日前在一場活動中,聽到中原大學張光正董事長(曾任中原大學校長)分享,中原大學近四年新生註冊率百分百,不禁令人燃起一線希望。 

張校長說:「很多學校校長在不同場合都會急著問我,你們學校是如何招生的?怎麼可能連續四年新生註冊率都百分百?但我的答案總是不讓他們滿意,覺得我留一手、不告訴他們訣竅,但我真的是據實以告。」「我認為,我們全校各學院全面開設倫理必修課,就是我們辦學深受大學新鮮人肯定的根本原因!」張校長斬釘截鐵地強調。 

這裡的「倫理」,不是一般人刻板印象中的八股倫理,標榜父子有親、君臣有義、夫婦有別、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等傳統禮教,而是由李國鼎先生倡議的「群我關係」,可以應用於現代社會中的各行各業;用在企業管理上,就是「企業倫理」以企業為主體,針對各利害關係人,從事合宜行為、建立適當關係,在日常營運中實踐企業社會責任。 

「企業倫理」應成為台灣人才的DNA

某種程度可以說,「企業倫理」與早些年談的CSR、當前風行的ESG或永續思潮,其實是一體兩面、互為表裡,前者是核心理念,後者是具體做法或量測標準,兩者密不可分、缺一不可。 

回想起20年前筆者推動企業倫理教育的踽踽獨行,那時幾乎沒有學校認為需要這門課,也沒有專門師資可以教授,多虧了台大前校長孫震教授,與台灣管理學之父許士軍老師的一路攜手同行。 

2004年起,筆者追隨兩位大師投入「企業倫理教育扎根計畫」,五年內累積獎助100位老師進行相關研究。2009年,成立「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」,做為各大專院校教授企業倫理教師的交流平台,至今已培訓近千位師資。2012年,再與政治大學攜手成立「信義書院」,專責推廣企業倫理,使其不僅成為政大商學院全院必修課,更對外推廣到占台灣企業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。 

20年來不間斷的「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」,筆者誠摯期盼「企業倫理」能真正成為台灣人才的DNA,並藉此打造台灣產業獨一無二的競爭力。

回到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