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/14《遠見華人 菁英論壇》你,永續了嗎?

2023-08-14
《遠見華人》/菁英論壇

企業ESG(或說永續)已是全球顯學,台灣政府也陸續頒布若干上市櫃公司的強制規定,例如,自2015年要求上市櫃食品業、金融業、化學工業,以及實收資本額新台幣100億元以上的企業,必須發行「永續報告書」,從此一路放寬適用範圍;今年起,實收資本額新台幣2025億元以上的上市櫃企業,都得發行永續報告書。

這也使得台灣企業的永續報告書數量不斷增加,從2015384本,到今年的901本(含自願發行及非上市櫃公司);根據政治大學信義書院預估,2025年,台灣企業的永續報告書發行份數將高達2044本。

但法規強制畢竟是外在推力,來自於消費者的永續認知與相關行動力,才是讓企業真正落實ESG/永續的內在誘因。

消費者對企業ESG/永續的期望值明顯提高

為此,信義書院與iSURVEY東方線上合作,連續第二年發表「台灣消費者永續指數報告」,一探台灣消費者在永續領域的真實面貌。

調查結果發現,消費者的ESG/永續認知在短短一年內,呈現全年齡(2064歲)、全區域(北、中、南、東)的大幅提升;對企業ESG/永續的整體期望強度,也較去年明顯提高,希望企業不僅要大力投入管理廢棄物、照顧員工、公開透明、節能減碳、性別平等、協助弱勢、保護生物多樣性等面向,更要積極因應快速變化的全球趨勢,符合相關規範,只是最基本的低標門檻而已。

也因此,消費者會比較願意購買ESG表現良好企業的商品或服務,也比較信任常獲得ESG獎項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品質,甚至會想投資這些ESG績優生的企業股票。換言之,對消費者來說,ESG某種程度已成為企業超越性價比(CP值),用以打造差異化形象的關鍵因素。

再細究ESG個別層面,環境(E)領域的節能減碳已成全民共識,想必是與近年來的酷暑、嚴寒、全球天災野火頻傳有關;其次是社會(S)領域,消費者相當重視企業是否重視員工福利,希望企業可以由內而外,推己及人關心社會弱勢族群;而在治理(G)領域,消費者對企業在公司治理上的表現較不敏感,可能是由於相關知識的專業與技術含量較高,消費者多半認為由主管機關(金管會)負責監理即可。

「永續」已是具成長潛力的理念型市場區隔要素

負責這次調查的信義書院執行長暨政大企管系特聘教授別蓮蒂總結,「永續」已成為一種有效且具成長潛力的理念型市場區隔要素,不斷增強的消費者環保意識與永續消費行為不容小覷,這使得ESG趨勢的未來充滿希望。

連續兩年的調查結果顯示:台灣社會的「永續」(含永續認知、永續消費、永續生活、永續經營等)趨勢當紅,身為消費者的你、我準備好了嗎?同時也是企業一份子的你、我,也搭上這班快速奔馳的永續列車了嗎?
回到上方